高考的大幕已经落下,紧接着还有选择大学、专业等一系列事宜。对于选专业这件事,有人说,上网研究专业的时候,发现几乎所有专业都有人“劝退”,人都迷茫了,可是真的那么多“天坑专业”吗?
其实一个“好”的专业,标准不仅是就业前景和热度排名。它应该涵盖富饶的知识,也体现着自我和社会的价值;既有不同领域的专业之美,也符合个人的审美和兴趣取向……
截至目前,本科专业目录共包含93个专业类、792种专业。在高考志愿填报时,常有先选专业还是先选学校的说法,不同的选择往往会有不同的结果,建议结合考生的个人意愿,综合衡量选择!
从专业兴趣的角度来看,考生大致可以分成三类:
1.专业目标明确
如选择建筑学、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、机器人工程、小语种等某个专业。
2.专业目标范围明确
电气类、电子信息类、机械类、计算机类等专业都喜欢,都可以接受等。
3.专业目标模糊
考生对自己未来缺乏规划,不知道喜欢什么专业 ,专业方向迷茫。
对于第一、二种考生,应该进一步了解喜欢的专业内涵、主干课程、专业课程、培养方向、就业前景等。
对于第三种考生,建议进行专业兴趣测评,从中找出适合自身特点的专业,或者运用排除法,把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剔除,通过比较进行选择自己可以接受的专业。
1.了解专业内涵
弄懂专业的真正含义很重要,包括专业开设的课程、特殊要求以及从事的职业等,父母与考生切不可盲目地望文生义。尤其是一些名称相近的专业,更要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。
比如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”和“信息与计算科学”这两个专业的名称很相似,但是一个是属于工学计算机类,一个是属于数学类。不论是主修课程还是将来的就业领域都有较大区别。
2.注意专业的研究方向和学习方式
专业的研究方向决定着专业的发展潜力和实践中的适用程度,专业的学习方式决定着学生的能力培养。不同的专业有着不同的研究方向,因而有不同的学习方式,即使同一名称专业,在不同学校有不同的研究方向、有不同的学习方式。
例如:会计学专业的研究方向,厦门大学侧重于管理,上海财经大学侧重于实务。
3.放眼就业领域
报考志愿的专业和将来从事的行业是密不可分的,也可以说,专业就是未来的行业,专业是决定将来工作岗位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而一些专业名称的术语色彩较浓,很多父母和考生不甚了解其含义及将来的就业领域,稀里糊涂地就填报了,等到入校学习后或就业时才明白,那时悔之晚矣。
所以,考生和父母要清醒地认识到志愿专业将来所面临的就业难易、工作条件、待遇水平、区域环境等。
暂无评论内容